夜幕降临,柳州市的小吃街上,热气腾腾的螺蛳粉香味扑鼻而来,食客们围坐在小桌前,嗦粉声、聊天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夜市交响曲。这一碗起源于街头的小吃,如今已成为销售额超750亿元的产业奇迹。
十年前,柳州首家袋装螺蛳粉企业成立,标志着这一地方美食迈入工业化生产的新阶段。十年间,柳州以工业化理念谋篇布局,推动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,最终实现了从街头美食到百亿产业的跨越式成长。
工业化推动标准化,让螺蛳粉成为“顶流”
柳州螺蛳粉的成功,首先得益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产业链的全方位构建。为了推动螺蛳粉产业化发展,柳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政策,涵盖产业标准制定、品牌保护、市场拓展、出口指导等多个方面。2015年,柳州螺蛳粉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,使其成为全国首批受法律保护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。
从米粉、酸笋、螺蛳汤到底料,柳州不断优化供应链,推动产业标准化。2024年,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预计达759.6亿元,同比增长13.4%。其中,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69亿元,实体店营业额396.9亿元,配套及衍生产业收入193.7亿元。如今,柳州螺蛳粉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、生产加工、市场销售、文旅推广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,成为柳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。
从餐桌到世界,让螺蛳粉讲述中国味道
在中国,各类地方美食层出不穷,但能真正实现全球化传播的并不多,而柳州螺蛳粉做到了。从最初的地方风味小吃,到如今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柳州螺蛳粉已成为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。2023年,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达8727.2万元,同比增长2.5%。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,柳州市政府出台了《柳州螺蛳粉出口要求通则》《柳州螺蛳粉产业国际贸易合规指引》等政策,从质量标准、食品安全、跨境营销等多维度支持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如今,在海外各大超市、电商平台上,柳州螺蛳粉成为“爆款”食品,华人和留学生纷纷带动当地消费者尝试这一“神秘美食”。短视频平台上,外国网友纷纷挑战螺蛳粉,或被其“臭香”惊艳,或被酸辣滋味征服。一碗粉,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名片,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新窗口。
从网红食品到长红产业,柳州螺蛳粉如何持续破局?
虽然螺蛳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,但也面临挑战。低价竞争、市场饱和、同质化严重、上游供应链产能不足等问题,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面对挑战,柳州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,拓展市场空间,打造高端化、多元化、品牌化的螺蛳粉新业态。
未来,柳州螺蛳粉产业将以科技创新、智能制造、品牌升级为核心,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建设,让这碗小米粉在市场浪潮中持续“嗦”向新高度。(王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