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三月,雨润茶山,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园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。在仙人山的茶垄间,茶农们穿梭其间,指尖轻捻,一片片嫩绿茶芽飘然落入竹篓。从高山云雾到茶杯盈香,三江早春茶不仅是春天的馈赠,更是侗乡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生态种植 守护绿水青山
三江地处北纬25°“黄金产茶带”,年均气温18.3℃,降水充沛,昼夜温差大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茶叶富含茶多酚和氨基酸,香气高扬、滋味醇厚。近年来,三江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推动生态茶园建设,全县绿色认证茶园面积占比已超60%。
“以前种茶靠施化肥,后来我们逐步采用有机肥、人工除草和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,提升了茶叶品质。”八江镇的茶农吴师傅介绍,如今的三江茶园,已经成为全国绿色食品、有机茶示范基地,确保了茶叶的高端化发展方向。
不仅如此,三江还率先推进“零碳茶”发展,2023年推出全国首批“零碳茶叶产品”,实现茶叶生产全流程碳足迹监测,推动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。
科技赋能 传统技艺焕发新生
千百年来,三江侗族人民用匠心守护着制茶技艺。从唐代《茶经》记载,到今天的现代化茶企,茶叶加工的每一步都饱含着时间的沉淀与创新的活力。
在三江县生态产业园的茶厂里,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飞速运转,杀青、揉捻、理条、干燥等环节一气呵成,确保茶叶最大程度保留原生风味。同时,三江积极推动数字化管理,建立可追溯体系,让每一片茶叶都有“身份档案”,让消费者喝得更放心。
“传统工艺讲究手工炒制,但智能化生产可以保证标准化、规模化,同时也减少人工成本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”茶企负责人李先生表示。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与创新结合下,三江早春茶的品质与市场影响力不断攀升。
品牌升级 让茶产业迈向全球
三江不仅是中国名茶之乡,更在品牌建设上不断突破。2024年,“三江早春茶”荣获全国优质早春茶核心产区,品牌价值突破22亿元,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茶产业的标杆之一。
通过“政府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三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从茶叶种植、加工到销售,实现了一体化发展。同时,三江茶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,借助深圳国际茶博会、东盟博览会等平台,让三江茶飘香全球,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。
“过去,我们只是卖散茶,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品牌、包装,还通过直播带货、电商销售,市场渠道越来越广。”三江县茶农李大姐笑着说道。2023年,三江通过电商销售茶叶超5亿元,茶叶不仅走向全国,也走向了世界。
茶旅融合 乡村振兴添动力
除了茶产业,三江还将茶文化与旅游结合,推动茶旅融合发展。在布央仙人山景区,游客可以穿梭茶山,体验采茶、制茶、品茶的乐趣;在侗寨的吊脚楼里,一碗侗族打油茶,品味千年茶韵与侗家人文交融的独特风情。
近年来,三江围绕“以茶促旅、以旅兴茶”思路,打造茶园观光、茶文化研学、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,吸引大量游客。2023年,全县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茶旅收入达10亿元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。
从高山云雾到茶杯飘香,从传统农业到现代茶旅,三江早春茶已不仅是一种农产品,更是生态文明、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在这片土地上,每一滴雨水都承载着自然的馈赠,每一片茶叶都书写着百姓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