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探究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艺术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,推动儿童美育及科普教育协同发展,1月10日至1月18日,广西师范大学“艺”起“童”行美育科普实践队在广西南宁开展实践调研活动。
1月10日,团队前往广西科技馆,进行科普资源专项调研,通过实地考察馆内科技展项、体验互动装置,为儿童美育科普课程研发与实践活动采集前沿素材。在AI科普讲解员“小科”的引导下,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馆内“科技之光”、“奇趣自然”、“环境生存”等展区,系统调研涵盖基础科学、生态保护、未来技术等领域的科普资源。并体验“智慧农业”、“科技前沿展示之窗”等科普互动设备,为后续课程研发整合实践案例。
图 1 团队成员体验馆内科普装置(通讯员 覃茜茜 提图)
随后,团队前往南宁青秀山,观察并采集植物素材,记录植物形态特征及美学结构。团队成员穿梭于绿荫之间,手持相机,对兰花、梅花、桂花等数十种植物进行系统性观察。从叶片纹理到花卉形态,逐一记录植物特征,并拍摄数百张影像,为后续课程设计积累丰富素材。
本次实践以自主研发的儿童科普绘画课程为核心,将广西珍稀动植物白头叶猴、金斑喙凤蝶、金花茶等珍稀物种知识融入绘画教学当中。儿童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,通过观察并绘画物种特征、设计卡通形象等方式,深入理解物种习性及其生存环境,在创作中深化科学认知与审美表达,树立生态文明观。
图 2 团队成员进行科普绘画教学 (通讯员 田由甲 供图)
“艺”起“童”行美育科普实践队通过调研、设计、教学三位一体,探索艺术与科普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,以“美育+科普”双向赋能模式,激发儿童科普兴趣,培育儿童发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,深化校馆、校地合作机制,推动美育科普课程向乡村学校延伸,以跨界融合形式助力新时代儿童综合素养提升,为美育及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(通讯员 覃茜茜 田由甲 刘昱彤 玉莹 )
图 3 课程成果展示 (通讯员 田由甲 供图)